专业房产拆迁律师服务机构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
2025年9月,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审结一起因楼上漏水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案:业主刘先生因长期未疏通露台下水管道,导致雨水倒灌至楼下于先生家中,造成1.4万元财产损失。法院判决刘先生全额赔偿后,于先生主张由刘先生承担其3000元律师费,最终因无合同约定被驳回。这一案例折射出漏水纠纷中的核心争议:律师费究竟该由谁承担?
一、法律原则:“谁聘请,谁承担”的基准规则
根据《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》及司法实践,律师费承担遵循以下原则:
无约定时:由聘请律师的一方自行承担;
有约定时:按合同约定执行(如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“因质量问题产生的律师费由卖方承担”);
法定情形:部分地方法院在侵权纠纷中,若过错方存在明显恶意,可能酌情判决其承担部分律师费。
数据支撑:2025年长三角地区调研显示,漏水纠纷中仅12%的案件由败诉方承担律师费,其中83%涉及合同明确约定。
二、合同约定:律师费转嫁的“法律钥匙”
若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律师费承担方,法院将优先适用该条款。常见约定情形包括:
房屋买卖合同:约定“因房屋质量问题产生的律师费由卖方承担”;
物业服务合同:约定“因物业维护不当导致的漏水纠纷,律师费由物业承担”;
租赁合同:约定“承租人因使用不当造成漏水,律师费由承租人承担”。
案例:2025年上海某案中,业主与物业公司签订的《物业服务合同》明确约定:“因公共管道维护不当导致的漏水,物业需承担业主维权产生的律师费。”后因物业未及时疏通主管道致业主损失,法院判决物业赔偿房屋修复费及律师费共计2.1万元。
三、法定情形:过错方承担的“例外规则”
在特定侵权纠纷中,若过错方存在明显恶意或重大过失,法院可能依据《民法典》第1165条(过错责任原则)判决其承担部分律师费。常见情形包括:
故意侵权:如楼上业主明知管道堵塞仍大量用水,导致楼下被淹;
重大过失:如物业未履行《物业服务合同》约定的定期巡查义务;
公共区域管理失职:如开发商未在质保期内修复楼顶防水层,导致漏水。
案例:2025年北京某案中,楼上业主王某因与楼下业主李某存在矛盾,故意打开水龙头浸泡李某房屋,造成3.2万元损失。法院不仅判决王某赔偿全部损失,还因其主观恶意明显,酌情判决其承担李某5000元律师费。
四、实操策略:降低维权成本的四大路径
合同条款设计:
在签订房屋相关合同时,明确约定律师费承担方及计算方式(如“按实际支出或标的额的5%计算”);
示例条款:“因一方违约导致另一方维权产生的律师费、诉讼费,由违约方承担。”
证据固定与费用合理性:
保留律师费发票、委托合同、支付凭证等材料;
确保律师费未超过当地司法行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(如计时收费不超过1000元/小时)。
诉讼策略选择:
在起诉状中明确主张律师费,并引用合同条款或法律依据;
若对方存在调解意愿,可在调解协议中约定律师费承担方式。
保险工具运用:
购买家庭财产保险,部分产品可覆盖因漏水导致的律师费;
数据:2025年沈阳市调研显示,购买家财险的业主中,63%的漏水纠纷通过保险理赔解决,无需自行承担律师费。
结语
楼上漏水纠纷中的律师费承担,本质是“契约精神”与“公平原则”的平衡术。业主需摒弃“维权必胜”的侥幸心理,转而通过合同条款设计、证据固定等法律工具构建权益防火墙。对于物业公司和开发商,则应重视合规管理,在合同中明确责任边界,避免陷入“被动赔付”的困境。唯有法律工具与商业伦理相结合,方能破解“漏水易维权,律师费难承担”的实践难题。
下一篇 :买的商品房楼盘烂尾了不还贷款会怎么样?